.
當初會買這本書,是在書店看到它的簡介,覺得會是本還蠻有趣的書,所以就買了
這本書讀起來比較像是美國19世紀的近代經濟史
作者以編年史的方式,每十年為一章,每一章挑出那十年中作者認為最傑出的商業人物加以介紹
當然,所謂的傑出,不是自由心證,作者自然訂出了一套標準加以篩選,並列出他們寫這本書時所用的研究方法
身為第三類組的學生,我對美國的歷史其實不是那麼熟,而閱讀這本書,似乎會將人的思緒帶到那個時代,除了見證了書中人物的發起事跡,身歷其境的感受時代的變遷,其實我們也間接的見證了美國的發跡史,還有美國的文化如何演變,科技如何進化,黑人的地位如何提升,如何由鄉村到城市,卻又從城市到市郊,還有以美國人(作者)的眼光看待美國人自己的心態又是如何的變化的(從殖民時代到世界首強),企業如何因為反托斯法轉而向集團化發展,還有外交政策又是如何的轉彎,不管是因為當個情鏡下情境下美國人的心態所導致,亦或是經濟因素的影響
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,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
雖然本書只有介紹短短的一百年,但是因為這一百年變化實在太大,改變實在太快,這短短百年歷史的精采程度,遠超以往,因而讀來大呼過癮
同樣的,在讀到約1940開始,我也會遙想,這個時間點美國人的生活型態是這樣,那麼我爸爸這一代的人在台灣的生活又如何呢?同樣的,從1970年代我出生後開始,我也會思考那時候的我在做什麼,生活又是怎樣?
看過去那些人的事跡,不免令人熱血沸騰,總會想,若是我生在那個年代又會如何,是否又能分出高下?
看了本書,才知過去有那麼多產業存在,有那麼多的產業是如何誕生的,有那麼多的產業是如何進化、演變的
而美國的演變,又會間接的、慢慢的在近代影響著全世界,某種程度上,也是在間接著看著我們的縮影
作者群們在附錄一詳述了他們的研究方法,用怎樣的準則去挑出該個時代的代表人們,以示研究的嚴謹,以及使用何種研究資料,研究資料又是如何取得,讓本書的內容極具參考價值
.
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
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
鋼筆,是否只要流利就好?
.
其實這個問題存在我心中很久了
流利是否為鋼筆好寫與否的唯一標準?
我手上有的鋼筆中,最為流利的,當屬Dunhill AD2000 (m nib),而swan的鋼筆和Palikan的m215 f nib次之,接著就是Lamy safari f nib和3776 m nib
這三隻筆都屬於較為流利的筆
而手上卻還有一些不同味道的筆,如3776 UEF尖,寫起來帶著微澀的感覺
仔細想了想,西方的鋼筆都以流利、粗尖為訴求
而東方的鋼筆除了流利之外,尖也會比較細
我的想法是,以中文字來講,除了筆劃多,要在小空間佔據較多的筆劃之外
筆劃的寫法也會有差,中文有永字八法,而英文就是連續寫下去,似乎不存在筆劃的差異
因此,本人覺得,因為筆劃寫法的差異,因此寫英文的筆只需要流利就足夠,而中文字,則因為有不同筆劃寫法的需求,因此,為了滿足這些需求,恐怕寫中文的鋼筆除了流利之外,也許還需要帶著些微的澀感,才能使一些特殊的筆較好寫,因為某些特殊的筆劃都需要頓(停止),而非像寫英文一樣,一直寫下去,筆劃不需要停頓
因此,在評斷鋼筆是否適合寫中文時,流利應不是唯一的依據,因為太流利了,筆尖就很容易滑出去,也就是說,不容易停止住筆尖
.
其實這個問題存在我心中很久了
流利是否為鋼筆好寫與否的唯一標準?
我手上有的鋼筆中,最為流利的,當屬Dunhill AD2000 (m nib),而swan的鋼筆和Palikan的m215 f nib次之,接著就是Lamy safari f nib和3776 m nib
這三隻筆都屬於較為流利的筆
而手上卻還有一些不同味道的筆,如3776 UEF尖,寫起來帶著微澀的感覺
仔細想了想,西方的鋼筆都以流利、粗尖為訴求
而東方的鋼筆除了流利之外,尖也會比較細
我的想法是,以中文字來講,除了筆劃多,要在小空間佔據較多的筆劃之外
筆劃的寫法也會有差,中文有永字八法,而英文就是連續寫下去,似乎不存在筆劃的差異
因此,本人覺得,因為筆劃寫法的差異,因此寫英文的筆只需要流利就足夠,而中文字,則因為有不同筆劃寫法的需求,因此,為了滿足這些需求,恐怕寫中文的鋼筆除了流利之外,也許還需要帶著些微的澀感,才能使一些特殊的筆較好寫,因為某些特殊的筆劃都需要頓(停止),而非像寫英文一樣,一直寫下去,筆劃不需要停頓
因此,在評斷鋼筆是否適合寫中文時,流利應不是唯一的依據,因為太流利了,筆尖就很容易滑出去,也就是說,不容易停止住筆尖
.
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
我的msi u100小筆電
.
最近開始接計畫,開會次數變多
突然強烈感到有一台方便攜帶方便的notebook的需要
本來大舅子給了我一台硬碟壞掉的Panasonic CF-T1,我也花了4000塊修好了
說起這一台cf-t1,實在優秀,已經是好幾年前的notebook,但那時候就已經做到12吋的尺寸,但重量卻只有1KG
裝起winxp也堪用
照道理講,12吋,等於一張A4大小,且只有1KG,裝背包剛好
但是,這一台放在我老婆家,六、日回台北使用剛好
即使是只有1KG,裝進背包仍然會使得包包很大且很重
為了不天天攜帶notebook,加上最近netbook開始流行又便宜,我決定再買一台netbook開會用,CF-T1就放台北吧
netbook剛出來時,我並不看好,儘管便宜,但是只有7吋的螢幕,實在不知道可以幹嘛
除了網通廠的FAE或許會有需要之外
網通的設備要處理問題時,都需要接console,有一台攜帶方便的device帶去客戶那用以設定網通的設備是很重要的
我們公司的FAE告訴我,他們早期要去客戶那處理問題,曾經用過一個solution,那就是買Compaq的PDA,那時候只有Compaq的PDA才有com port可以接console,然後再帶一個鍵盤
沒有鍵盤的話,你能想像用手寫輸入指令,在command line下設定網路設備的窘況嗎?
所以,最早的eeepc儘管只有7吋,不過對於FAE來講足夠了,7吋的大小再怎樣都比PDA大,command line也不需要太高的解析度,又有完整的鍵盤,又便宜
不過,當netbook開始流行到10吋的size時,我覺得10吋的大小應用上就ok了,因為我身邊的學長都有買Sony VAIO tz,tz的螢幕也不過才11吋,考慮到Sony的價格,我寧願螢幕小一吋,價格砍很多
其實10吋的netbook很多,大家的hardware spec也都幾乎一模一樣,價格也差不多(除了Lenova的IdeaPad S10似乎較便宜),重量也都近似,而一開始我甚至考慮買IBM的x200s (12吋,接近3萬)
但是經過survey後,最後挑了MSI的U100
具體的原因嘛
一是是我長久以來對微星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感情
二是在Mobile01上沒聽過U100有什麼狀況(除了掉漆外),而雙A,聽說總有這樣那樣的情況,Ideapad S10在散熱上有問題,大陸那邊用過的都說熱
三是以一萬五的價格,但是它的電池卻是6 cell,這很重要,6 cell,真的使用下可以撐到4個小時,開會不插電絕對夠(我不信會有會議撐到4小時……),至於多3 cell所多出來的重量,沒辦法,有一好就沒兩好
裝上6 cell後大家說是1.3 kg,我自己是沒量過,但整台機器用單手拿起來是OK
買來後裝上XP,具體跑起來我覺得在XP下速度也還OK,我是裝到2G的ram,請微星幫我裝的
有時候電腦這種東西,剛好反而最好
一萬五買了一台夠用,夠輕,夠久(4 hours),你還能挑什麼?
想要更好的performance?行,Sony的Vaio在等你,而你的荷包將哭泣
對我而言,我將該台netbook定位為外出開會用,畢竟有desktop的地方,我一定用desktop,這樣的定位下,U100非常非常符合我需求,也能解決我的問題
由於微星送的包包實在很醜,我自己又從Yahoo上買了內袋,有質感!(在y拍搜尋"u100 內袋")
又由於U100的Touchpad實在太小,又不是synaptic的(沒有scroll bar功能),加上其送的滑鼠太爛,又加上有內建Bluetooth,我又從Y拍買了一顆Dell的Bluetooth mouse
總共加起來約一萬六千多吧
但是加上Bluetooth mouse後,我太滿意了,少了那條線,Mobility增加不少,行動變得更方便
總體而言,我非常滿意
加上最近寫完網路設備的Kernel後,U100又多了一個用途,當我測試用的client,只能說,它以極少的價格,徹底的滿足了我的需求
由於測試需要裝一堆application,又要裝大陸那邊的application,因此我是用vmware裝上要測試的OS(winxp),在vmware裡再裝測試的application測試,U100跑起vmare是有一點頓頓的(也可能跟我的guest os非原生的有關,因為我懶得重裝,直裝跟人家copy裝好的guest os過來測試),但測試application的話,速度也可接受
另外,當初沒買Lenova的X200S,考量如下
1.只有3 cell,加到6 cell還要多兩千塊以上
2.價格快是U100的兩倍,可是我使用的時間不多
3.12吋雖然也可裝到背包裡,但是仔細考量後,10吋一定更容易裝到背包,而多那兩吋對眼睛雖然較好,然而我的移動需求已經決定了我不會長時間使用notebook,畢竟有desktop的地方我一定用desktop,那麼多那兩吋對我的意義不大
綜合評估後,我挑了U100,不後悔
不過這台也不是沒有缺點的
1.不是全尺寸的鍵盤,F1和 "上下左右" 和 "<>?"都做比較小,不常用的話,在還沒熟悉鍵盤前,打字時容易按錯
2.喇叭太爛
3.touchpad的按鈕不好按,且區域有點小,而且tochpad沒有模擬scroll bar的功能(這是為什麼我要買一個bluetooth mouse的原因)
4.原廠附的內袋和滑鼠太沒質感,內袋送人,滑鼠冰起來
不過以上的缺點我都能接受
.
最近開始接計畫,開會次數變多
突然強烈感到有一台方便攜帶方便的notebook的需要
本來大舅子給了我一台硬碟壞掉的Panasonic CF-T1,我也花了4000塊修好了
說起這一台cf-t1,實在優秀,已經是好幾年前的notebook,但那時候就已經做到12吋的尺寸,但重量卻只有1KG
裝起winxp也堪用
照道理講,12吋,等於一張A4大小,且只有1KG,裝背包剛好
但是,這一台放在我老婆家,六、日回台北使用剛好
即使是只有1KG,裝進背包仍然會使得包包很大且很重
為了不天天攜帶notebook,加上最近netbook開始流行又便宜,我決定再買一台netbook開會用,CF-T1就放台北吧
netbook剛出來時,我並不看好,儘管便宜,但是只有7吋的螢幕,實在不知道可以幹嘛
除了網通廠的FAE或許會有需要之外
網通的設備要處理問題時,都需要接console,有一台攜帶方便的device帶去客戶那用以設定網通的設備是很重要的
我們公司的FAE告訴我,他們早期要去客戶那處理問題,曾經用過一個solution,那就是買Compaq的PDA,那時候只有Compaq的PDA才有com port可以接console,然後再帶一個鍵盤
沒有鍵盤的話,你能想像用手寫輸入指令,在command line下設定網路設備的窘況嗎?
所以,最早的eeepc儘管只有7吋,不過對於FAE來講足夠了,7吋的大小再怎樣都比PDA大,command line也不需要太高的解析度,又有完整的鍵盤,又便宜
不過,當netbook開始流行到10吋的size時,我覺得10吋的大小應用上就ok了,因為我身邊的學長都有買Sony VAIO tz,tz的螢幕也不過才11吋,考慮到Sony的價格,我寧願螢幕小一吋,價格砍很多
其實10吋的netbook很多,大家的hardware spec也都幾乎一模一樣,價格也差不多(除了Lenova的IdeaPad S10似乎較便宜),重量也都近似,而一開始我甚至考慮買IBM的x200s (12吋,接近3萬)
但是經過survey後,最後挑了MSI的U100
具體的原因嘛
一是是我長久以來對微星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感情
二是在Mobile01上沒聽過U100有什麼狀況(除了掉漆外),而雙A,聽說總有這樣那樣的情況,Ideapad S10在散熱上有問題,大陸那邊用過的都說熱
三是以一萬五的價格,但是它的電池卻是6 cell,這很重要,6 cell,真的使用下可以撐到4個小時,開會不插電絕對夠(我不信會有會議撐到4小時……),至於多3 cell所多出來的重量,沒辦法,有一好就沒兩好
裝上6 cell後大家說是1.3 kg,我自己是沒量過,但整台機器用單手拿起來是OK
買來後裝上XP,具體跑起來我覺得在XP下速度也還OK,我是裝到2G的ram,請微星幫我裝的
有時候電腦這種東西,剛好反而最好
一萬五買了一台夠用,夠輕,夠久(4 hours),你還能挑什麼?
想要更好的performance?行,Sony的Vaio在等你,而你的荷包將哭泣
對我而言,我將該台netbook定位為外出開會用,畢竟有desktop的地方,我一定用desktop,這樣的定位下,U100非常非常符合我需求,也能解決我的問題
由於微星送的包包實在很醜,我自己又從Yahoo上買了內袋,有質感!(在y拍搜尋"u100 內袋")
又由於U100的Touchpad實在太小,又不是synaptic的(沒有scroll bar功能),加上其送的滑鼠太爛,又加上有內建Bluetooth,我又從Y拍買了一顆Dell的Bluetooth mouse
總共加起來約一萬六千多吧
但是加上Bluetooth mouse後,我太滿意了,少了那條線,Mobility增加不少,行動變得更方便
總體而言,我非常滿意
加上最近寫完網路設備的Kernel後,U100又多了一個用途,當我測試用的client,只能說,它以極少的價格,徹底的滿足了我的需求
由於測試需要裝一堆application,又要裝大陸那邊的application,因此我是用vmware裝上要測試的OS(winxp),在vmware裡再裝測試的application測試,U100跑起vmare是有一點頓頓的(也可能跟我的guest os非原生的有關,因為我懶得重裝,直裝跟人家copy裝好的guest os過來測試),但測試application的話,速度也可接受
另外,當初沒買Lenova的X200S,考量如下
1.只有3 cell,加到6 cell還要多兩千塊以上
2.價格快是U100的兩倍,可是我使用的時間不多
3.12吋雖然也可裝到背包裡,但是仔細考量後,10吋一定更容易裝到背包,而多那兩吋對眼睛雖然較好,然而我的移動需求已經決定了我不會長時間使用notebook,畢竟有desktop的地方我一定用desktop,那麼多那兩吋對我的意義不大
綜合評估後,我挑了U100,不後悔
不過這台也不是沒有缺點的
1.不是全尺寸的鍵盤,F1和 "上下左右" 和 "<>?"都做比較小,不常用的話,在還沒熟悉鍵盤前,打字時容易按錯
2.喇叭太爛
3.touchpad的按鈕不好按,且區域有點小,而且tochpad沒有模擬scroll bar的功能(這是為什麼我要買一個bluetooth mouse的原因)
4.原廠附的內袋和滑鼠太沒質感,內袋送人,滑鼠冰起來
不過以上的缺點我都能接受
.
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
Pelikan L65
.
這幾天學長又進了一款新貨:Pelikan M800
那天拿來試寫後,覺得......不太好寫,也許是還沒開鋒吧
可是這種頂級的筆款,應該要一上手就好寫才對,就像我拿到AD2000,一上墨,下筆的第一瞬間就讓你驚艷,非常非常的滑順
題外話,學長給了我一個Pelikan的贈品,上面有編號,看起來是限量的,就是做成一張卡片形狀的萬用工具組,學長說看我最近心情不好所以送給我
Orz,所謂君子不奪人所好,現在相機不在手上,等哪天拍完照就還他吧,畢竟是紀念價值勝過實用價值的東西,設計是還蠻有趣的,值得拍照
那天寫完回家,拿起L65起來寫,突然發現,L65的體積和M800差不多,只是M800的筆身較重(重心在筆的上方)
想了想,L65也是一隻好筆,列舉優點如下:
1.墨水容量超大,嗯,客觀來說,幾乎整個筆身都是墨管了
2.嶄新優良的注墨設計,方便,手不會沾到墨,而且注完墨後不必再用一張衛生紙擦拭筆尖
3.便宜,嗯,鋼尖的L65便宜,印象中和safari差不多,不過18K金尖的就貴了,但筆身也相對改成陶瓷
其實優點1和2就已經注定它成為一個日常使用的好筆了,因為1和2的關係,所以使用起來的便利性就不會輸中性筆了
至於筆尖好寫與否,我是覺得就……還OK,或許18K金尖的會好寫一點……
(內心的OS:捨中性筆就鋼筆的唯一理由不就是為了鋼筆比較好寫嗎?)
結論是,L65的筆身設計優良,是隻方便的筆
.
這幾天學長又進了一款新貨:Pelikan M800
那天拿來試寫後,覺得......不太好寫,也許是還沒開鋒吧
可是這種頂級的筆款,應該要一上手就好寫才對,就像我拿到AD2000,一上墨,下筆的第一瞬間就讓你驚艷,非常非常的滑順
題外話,學長給了我一個Pelikan的贈品,上面有編號,看起來是限量的,就是做成一張卡片形狀的萬用工具組,學長說看我最近心情不好所以送給我
Orz,所謂君子不奪人所好,現在相機不在手上,等哪天拍完照就還他吧,畢竟是紀念價值勝過實用價值的東西,設計是還蠻有趣的,值得拍照
那天寫完回家,拿起L65起來寫,突然發現,L65的體積和M800差不多,只是M800的筆身較重(重心在筆的上方)
想了想,L65也是一隻好筆,列舉優點如下:
1.墨水容量超大,嗯,客觀來說,幾乎整個筆身都是墨管了
2.嶄新優良的注墨設計,方便,手不會沾到墨,而且注完墨後不必再用一張衛生紙擦拭筆尖
3.便宜,嗯,鋼尖的L65便宜,印象中和safari差不多,不過18K金尖的就貴了,但筆身也相對改成陶瓷
其實優點1和2就已經注定它成為一個日常使用的好筆了,因為1和2的關係,所以使用起來的便利性就不會輸中性筆了
至於筆尖好寫與否,我是覺得就……還OK,或許18K金尖的會好寫一點……
(內心的OS:捨中性筆就鋼筆的唯一理由不就是為了鋼筆比較好寫嗎?)
結論是,L65的筆身設計優良,是隻方便的筆
.
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
隱形的翅膀和黃昏的故鄉
.
有一次,在實驗室聽到學弟拿著吉他自談自唱一首曲子,覺得還沒好聽的
問他歌名,他說是張韶涵唱的"隱形的翅膀"
我把歌名記下來了,但一直沒有時間去聽
最近,又想起這件事,於是開始聽起了這首歌,是蠻好聽的
無獨有偶的,又在電視上看到吳宗憲惡搞這首歌
很少開電視的我,在昨天買雞排回家吃時,想看一下電視配雞排,結果轉到吳宗憲的王牌大明星
他請到了黃連煜和蕭煌奇當來賓
吳宗憲的風格一向很搞笑,並且會惡搞來賓
當黃連煜和蕭煌奇表示要合唱"黃昏的翅膀"時,他宣佈他們要咖的是"隱形的翅膀"
這也就算了,他一向這樣
然而,當前奏響起,來賓開始唱時,吳宗憲也加入,但是,他唱的是"隱形的翅膀"
而且,還真的很像........
聽到時,我噗嗤的笑了出來了
只能說,吳宗憲真的還有他的功力在
事後對這兩條歌做A/B test,個人是覺得還蠻像的
你覺得呢?
.
有一次,在實驗室聽到學弟拿著吉他自談自唱一首曲子,覺得還沒好聽的
問他歌名,他說是張韶涵唱的"隱形的翅膀"
我把歌名記下來了,但一直沒有時間去聽
最近,又想起這件事,於是開始聽起了這首歌,是蠻好聽的
無獨有偶的,又在電視上看到吳宗憲惡搞這首歌
很少開電視的我,在昨天買雞排回家吃時,想看一下電視配雞排,結果轉到吳宗憲的王牌大明星
他請到了黃連煜和蕭煌奇當來賓
吳宗憲的風格一向很搞笑,並且會惡搞來賓
當黃連煜和蕭煌奇表示要合唱"黃昏的翅膀"時,他宣佈他們要咖的是"隱形的翅膀"
這也就算了,他一向這樣
然而,當前奏響起,來賓開始唱時,吳宗憲也加入,但是,他唱的是"隱形的翅膀"
而且,還真的很像........
聽到時,我噗嗤的笑了出來了
只能說,吳宗憲真的還有他的功力在
事後對這兩條歌做A/B test,個人是覺得還蠻像的
你覺得呢?
.
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
和恆河藍搭配的鋼筆
.
眾所皆知,鯰魚的墨水有個性
不是所有的筆都能搭的
學長入手的這款鯰魚牌恆河藍墨水也是如此
學長他拿來入3776紅錦鯉會出墨不順
而我剛入手大陸的金星鋼筆時,隨手拿一隻出來上恆河藍也是出墨不順
好吧,既然出墨不順,我手中剛好有一款出墨大的大傢伙,Sailor Profession Gear(21K),拿來治你總剛好了吧
PG21K的出墨量很大,配合出墨不順的恆河藍的話,本來在我構想中,剛好是一加一減,酸鹼中和
這樣的搭配應該就剛好了吧
沒想到………
PG21K + 恆河藍,結果是出墨量大的嚇死人………
我很快就把那一管墨水揮毫掉了,這麼大的出墨量,根本就無法正常使用………
然後,這盒墨水擺在我桌上已經幾個禮拜了,一直沒還學長………
原因是我還想再試看看,手上那麼多筆,我不信找不到不能用的
今天早上心血來潮,想起抽屜裡的Lamy Safari很久沒拿出來玩了
早上就拿來裝一管看看
剛裝上的瞬間,完了,又是出墨不順,當下想的是,又要浪費一管墨水了……
過一陣子後再拿起來寫,哇勒,出墨順了,而且是剛剛好,不會太多也不太少
看來Lamy Safari是恆河藍的好朋友
遺憾的是,學長手中高價筆很多,但是就是沒有Lamy的筆,嗯,也許是因為Lamy太平價了
學長,既然這樣,為了彌補你有水無筆可用的缺憾,這瓶恆河藍我就替你接收了吧
讓你了無遺憾
(我彷彿可以聽到學長的OS:為什麼不是你把Lamy Safari給我讓我了卻遺憾?)
PS:
其實早就在鯰魚牌的台灣代理商的網站上看過,他說目前鯰魚的墨水配Lamy的筆比較沒有出墨不順的問題,原因可能是因為Lamy的品質比較穩定(這一向是Lamy的優點),氣密性比較好吧
因為其實他代理的台灣黑也發生過不是所有筆都吃的窘境
不過科學講求實證,我親手證實了Lamy Safari跟恆河藍可以成為好朋友的可能性,各位看倌,若你手中也有恆河藍,又找不到可搭配的筆,不妨試試
(嗯,一隻Safari的價格剛好比一瓶鯰魚多那麼一點)
.
眾所皆知,鯰魚的墨水有個性
不是所有的筆都能搭的
學長入手的這款鯰魚牌恆河藍墨水也是如此
學長他拿來入3776紅錦鯉會出墨不順
而我剛入手大陸的金星鋼筆時,隨手拿一隻出來上恆河藍也是出墨不順
好吧,既然出墨不順,我手中剛好有一款出墨大的大傢伙,Sailor Profession Gear(21K),拿來治你總剛好了吧
PG21K的出墨量很大,配合出墨不順的恆河藍的話,本來在我構想中,剛好是一加一減,酸鹼中和
這樣的搭配應該就剛好了吧
沒想到………
PG21K + 恆河藍,結果是出墨量大的嚇死人………
我很快就把那一管墨水揮毫掉了,這麼大的出墨量,根本就無法正常使用………
然後,這盒墨水擺在我桌上已經幾個禮拜了,一直沒還學長………
原因是我還想再試看看,手上那麼多筆,我不信找不到不能用的
今天早上心血來潮,想起抽屜裡的Lamy Safari很久沒拿出來玩了
早上就拿來裝一管看看
剛裝上的瞬間,完了,又是出墨不順,當下想的是,又要浪費一管墨水了……
過一陣子後再拿起來寫,哇勒,出墨順了,而且是剛剛好,不會太多也不太少
看來Lamy Safari是恆河藍的好朋友
遺憾的是,學長手中高價筆很多,但是就是沒有Lamy的筆,嗯,也許是因為Lamy太平價了
學長,既然這樣,為了彌補你有水無筆可用的缺憾,這瓶恆河藍我就替你接收了吧
讓你了無遺憾
(我彷彿可以聽到學長的OS:為什麼不是你把Lamy Safari給我讓我了卻遺憾?)
PS:
其實早就在鯰魚牌的台灣代理商的網站上看過,他說目前鯰魚的墨水配Lamy的筆比較沒有出墨不順的問題,原因可能是因為Lamy的品質比較穩定(這一向是Lamy的優點),氣密性比較好吧
因為其實他代理的台灣黑也發生過不是所有筆都吃的窘境
不過科學講求實證,我親手證實了Lamy Safari跟恆河藍可以成為好朋友的可能性,各位看倌,若你手中也有恆河藍,又找不到可搭配的筆,不妨試試
(嗯,一隻Safari的價格剛好比一瓶鯰魚多那麼一點)
.
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
一個我覺得還不錯的筆套
.
俗話說,人靠衣服馬飾鞍
買了好筆,也應該為他找個好鞍,否則,若鋼筆放鉛筆盒裡,除了身價不配之外,漂亮的鋼筆的筆身被其他筆刮花也是不美吧?
好的筆套,筆閣已經有很多
而我今天要介紹的,卻是便宜的筆套
why?
不是所有的鋼筆都有很高的身價的,然而,所有的鋼筆的外觀卻是一樣的重要
好的筆套很貴,從一千出頭到幾千都有可能
然而,幾百塊的筆買個幾千塊的筆套來裝的話,似乎有點本未倒置了
所以,我要介紹這個給幾百塊的鋼筆用的筆套
偶然間,我找到了這款Labon的筆套
最初是在露天上看到有人在賣Labon的筆,上筆閣查了一下Labon的筆
Labon的鋼筆在筆閣評價不怎樣,是個觀賞性大於實用性的牌子
因此就放棄入手
不過我發現該賣家還有賣Labon的筆套,我記得是4xx多吧,就買一個回來玩玩看
買回來後,我覺得它的筆套還不錯
和在李大哥那買的筆套比起來,兩者價格是差不多,但是Labon筆套稍微大了一點
Labon的筆套

在李大哥那買的筆套

兩個筆套擺一起

如果有人注意到兩個筆套的那個用來開關閉的皮扣環的位置的話,你會發現,Labon的設計,比較容易打開,也比較容易關上
挑筆套,重點是要將整隻筆包住,這點即使是一千出頭的名牌筆套也不見得有這個設計(似乎是百利金還是waterman沒有做全包覆,如果我沒記錯的話,還需要找資料)
因為,沒有全包覆的話,筆蓋的部份是被隔開了,但是筆身還是有可能碰撞、摩擦、刮傷
而從李大哥那入手的筆套,就是這種非全包覆的設計
其實Labon的筆套也不是全包覆的設計,但是它有類似內裡(單獨的小筆袋)的設計,下面那兩個內裡是絨布的材質,將那兩個內裡裝到筆套裡,筆就不會和另一隻筆摩擦了

非全包覆的設計,中間那個分隔的,只有和上面接著一起,並沒有和下面接在一起,隔了一小段距離,並且,中間分隔的也沒有一直深入到底部,約只有一公分深左右(其實大部份這類型的筆套都這樣設計)

所以,Labon的筆套雖然一樣只有開端縫一小塊皮隔開,但是加上內裡這種設計就可以防止筆和筆之間筆身的摩擦了,從而不會刮花
然後,Labon的筆套夠大,連AD2000這種大傢伙都裝得下哦
AD2000和筆套相比

AD2000裝進筆套後的大小

裝了內裡後,再插進Sailor PG21K

我後來才知道,這種類的型筆套,筆夾是夾側邊的,所以這類的筆套兩邊都會凹進去,為的是在插入筆後,筆夾還在筆套裡、不會凸出來,這樣筆夾才不會磨到,否則,筆身沒有磨到,但是筆夾磨到,似乎就不那麼完美了

.
俗話說,人靠衣服馬飾鞍
買了好筆,也應該為他找個好鞍,否則,若鋼筆放鉛筆盒裡,除了身價不配之外,漂亮的鋼筆的筆身被其他筆刮花也是不美吧?
好的筆套,筆閣已經有很多
而我今天要介紹的,卻是便宜的筆套
why?
不是所有的鋼筆都有很高的身價的,然而,所有的鋼筆的外觀卻是一樣的重要
好的筆套很貴,從一千出頭到幾千都有可能
然而,幾百塊的筆買個幾千塊的筆套來裝的話,似乎有點本未倒置了
所以,我要介紹這個給幾百塊的鋼筆用的筆套
偶然間,我找到了這款Labon的筆套
最初是在露天上看到有人在賣Labon的筆,上筆閣查了一下Labon的筆
Labon的鋼筆在筆閣評價不怎樣,是個觀賞性大於實用性的牌子
因此就放棄入手
不過我發現該賣家還有賣Labon的筆套,我記得是4xx多吧,就買一個回來玩玩看
買回來後,我覺得它的筆套還不錯
和在李大哥那買的筆套比起來,兩者價格是差不多,但是Labon筆套稍微大了一點
Labon的筆套

在李大哥那買的筆套

兩個筆套擺一起

如果有人注意到兩個筆套的那個用來開關閉的皮扣環的位置的話,你會發現,Labon的設計,比較容易打開,也比較容易關上
挑筆套,重點是要將整隻筆包住,這點即使是一千出頭的名牌筆套也不見得有這個設計(似乎是百利金還是waterman沒有做全包覆,如果我沒記錯的話,還需要找資料)
因為,沒有全包覆的話,筆蓋的部份是被隔開了,但是筆身還是有可能碰撞、摩擦、刮傷
而從李大哥那入手的筆套,就是這種非全包覆的設計
其實Labon的筆套也不是全包覆的設計,但是它有類似內裡(單獨的小筆袋)的設計,下面那兩個內裡是絨布的材質,將那兩個內裡裝到筆套裡,筆就不會和另一隻筆摩擦了

非全包覆的設計,中間那個分隔的,只有和上面接著一起,並沒有和下面接在一起,隔了一小段距離,並且,中間分隔的也沒有一直深入到底部,約只有一公分深左右(其實大部份這類型的筆套都這樣設計)

所以,Labon的筆套雖然一樣只有開端縫一小塊皮隔開,但是加上內裡這種設計就可以防止筆和筆之間筆身的摩擦了,從而不會刮花
然後,Labon的筆套夠大,連AD2000這種大傢伙都裝得下哦
AD2000和筆套相比

AD2000裝進筆套後的大小

裝了內裡後,再插進Sailor PG21K

我後來才知道,這種類的型筆套,筆夾是夾側邊的,所以這類的筆套兩邊都會凹進去,為的是在插入筆後,筆夾還在筆套裡、不會凸出來,這樣筆夾才不會磨到,否則,筆身沒有磨到,但是筆夾磨到,似乎就不那麼完美了

.
訂閱:
文章 (Atom)